WILLIAM CHAN'S GALLERY
  • 星空
  • 摄影
  • 音乐
  • 文字
  • 简
    • 繁
    • 简

明亮舒适: Zeiss IKON Rangefinder

19/03/2020

  数年前购入 Zeiss IKON Rangefinder ,取代算是系出同门的 Rollei 35RF (其实就是 Cosina 旗下福伦达的机身),一用数年,对 ZI 的喜爱有增无减,虽然近年已不太有闲情逸致烧底片,但有空还是会拿出来细味。 这段时间也终于感受过 Digital M ,数码方便是方便,但始终无损我对 ZI 的爱呢。

ZI RF

正如前文所说, ZI 机身最备受赞赏的是那对宽大的观景窗,笔者是眼镜一族,使用 ZI 完全不需要脱眼镜。


  • ZI RF || BIOGON 2.8/21 || Ektar100
  • ZI RF || BIOGON 2.8/21 || Ektar100
  • ZI RF || BIOGON 2.8/21 || Ektar100

镜头: Zeiss BIOGON T* 2.8/21
底片: Kodak Ektar 100
扫瞄: Plustek OpticFilm 8200i


  • ZI RF || CV 4/21 || CP200
  • ZI RF || CV 4/21 || CP200

镜头: Voigtlander 21 mm/1:4,0 Color Skopar VM
底片: Kodak ColorPlus 200
扫瞄: Plustek OpticFilm 8200i


使用 ZI 的过程也很舒适。 ZI 跟 Leica M7 一样是电子快门机型,拥有光圈先决模式,使用时候测光交给相机决定快门,自己只照顾光圈和对焦就可以。 跟很多旁轴相机一样, ZI 似乎是中心测光,会比较适合人文题材,风景拍摄可要注意一下。

ZI 的快门帘由于是金属,比较大的声浪是不可免的,但不像单反加上反光镜升起的声量那么大。 有朋友会比较喜欢 Leica 的布帘,说真的我对此不以为意,暂时没有遇到街拍时因为快门声浪而被批判的事。 Cosina 收购后的 ZI 是日系身德系魂,最明显是底片仓采用了日系常见的侧揭式仓门,老实说个人认为比 Leica 方便。

我个人算是使用了 ZI 后才正式学到旁轴拍摄方法,现在很喜欢收光圈估焦拍摄,甚至连观景窗都不看,这种拍摄方法真的很舒服,难怪前辈说玩旁轴给我 f/5.6 就够了。 也不是说以前 Rollei 35RF 不好,只是时间不对,使用 ZI 的同时也入手了 Leica M-P typ240 ,那段时间疯狂使用旁轴,领悟的机会当然比较多。


  • ZI RF || 7A 2/35 || C200
  • ZI RF || 7A 2/35 || C200
  • ZI RF || 7A 2/35 || C200
  • ZI RF || 7A 2/35 || C200
  • ZI RF || 7A 2/35 || C200

镜头: 7 Artisans M 35mm f/2.0
底片: Fujifilm C200
扫瞄: Plustek OpticFilm 8200i


  • ZI RF || 35LUX FLE || RVP100
  • ZI RF || 35LUX FLE || RVP100
  • ZI RF || 35LUX FLE || RVP100

镜头: Leica Summilux-M 35mm f/1.4 ASPH FLE
底片: Fujifilm RVP100
扫瞄: Plustek OpticFilm 8200i


可惜Zeiss没有在M Mount机身深耕下去,也许是因为不是亲生的? 因为M Mount是属于老对手的? 不管怎样,现在的Zeiss已不是那个Zeiss,收归Cosina旗下再跟Sony同流合污罪大恶极,Distagon 1.4/35 ZM之后恐怕再无ZM,等到全系列停产该会被打进黑历史吧?

您的訪問次數將成為筆者的寫作動力,感謝您的閱讀。
Your visit encourage my writing. Thank you for your reading.

  • Share:
Image
频谱艺术:光害滤镜简易入门
希望拍摄星空的朋友肯定对光害滤镜有兴趣,因为居住在城巿中有各种各样的光害,总会阻碍我们观看灿烂星空。然而巿面上有各式各样的滤镜,是否真的有效过滤光害?大部分滤镜品牌总会同时推出数个不同型号光害滤镜,这些滤镜又应如何选择?
18/03/2022
Image
那山那年:阴那山上看星空的日子
时间回到还能出外摄星的年代,港澳和广东省内天文同好都会到梅州阴那山作天文观测和拍摄。阴那山位于梅州巿梅县区和大埔县交界,主峰玉皇顶高 1,298 米,由于距离巿中心较远、高度足够,山上也有住宿配套,作为天文观测地点条件可谓相当优异。
17/03/2022
Image
焦距等效,但透视感没有等效?
记得当初 M4/3 系统吸引了一批原先使用 135 系统(所谓「全片幅」)的用家双修或转会,接下来的问题是不少这样的朋友觉得很难适应透视感。即使等效焦距一样,为甚么透视感总差了一点,具体来说在 M4/3 使用 17mm 镜头,有些朋友会觉得视角和 135 系统的 35mm 相当不一样,进而认为:「啊,因为那是 17mm 镜头的透视感」。
07/10/2021
Previous post
Next post

  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

Copyright © 2022 William Chan Weng Fai.
↑

Add comment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