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ILLIAM CHAN'S GALLERY
  • 星空
  • 攝影
  • 音樂
  • 文字
  • 繁
    • 繁

信仰充值之 mZD 45mm f/1.2 PRO

21/11/2018

  OM-System 的 90mm f/2.0 Macro 在數碼年代,一直是舊鏡玩家當中比較熱門的選擇。從歷史上看,遠攝和微距也的確是 Olympus 的拿手好戲,甚至在 OM 年代, Olympus 有很多遠攝焦距都會同時設計成微距鏡頭,這個設計讓 Olympus 在人像的題材中形成獨特的風格:明快、銳利,同時透過 f/2.0 的光圈營造出極淺景深。大光圈遠攝+微距這個理念延續到了 4/3 年代, E-System 老用家都會利用 ZD 50mm f/2.0 Macro 充當人像鏡,成像風格上和 OM 90mm 相似。

Olympus mZD ED 45mm f/1.2 PRO

  可是到了 M4/3 年代,微距和遠攝開始分家。經典人像焦段推出了 45/1.8 雖然口碑不錯,但幾乎都是因為性價比而不是畫質所帶來。而到了 45PRO 推出, Olympus 用家終於有了一支專職人像的旗艦級鏡頭。成像風格其實還是跟 OM90 和 ZD50 類似,雖然三者都是 Olympus 品牌,光學設計卻沒有任何血緣關係,賣點當然是 Olympus 強調的「 Feathered bokeh 」,散景比兩位前輩都要順滑,也不像 OM90 那樣到了焦外立即散得過分,幾乎沒有過渡可言,甚至是首次讓我有「原來 Olympus 都懂得做散景」的感受。

  最後想說的是, f/1.2 的景深也薄得讓我控制不了,難道更大片幅更淺的景深一定是優勢嗎?作為一個副修 135 片幅,主修 4/3 片幅的人,我總是覺得沒有誰能取代誰,需求和理念應該永遠大於硬指標,「升級大片幅」並不是完善攝影器材的唯一方向吧?

  P.S. 不知為甚麼這個視角總是用了直幅構圖,從前玩 135 片幅的 135mm 也是這樣……

您的訪問次數將成為筆者的寫作動力,感謝您的閱讀。
Your visit encourage my writing. Thank you for your reading.

  • Share:
Image
E-PL9 直出設定分享:電影化底片風格
31/03/2022
Image
那山那年:永定土樓半日遊
上回講到前後兩次登上陰那山攝星,第一次是以天氣不佳收場。最後一天回澳前為免白走一趟,我們一行數人決定到鄰近廣東梅州的福建龍巖,參觀永定土樓。
29/03/2022
Image
頻譜藝術:光害濾鏡簡易入門
希望拍攝星空的朋友肯定對光害濾鏡有興趣,因為居住在城巿中有各種各樣的光害,總會阻礙我們觀看燦爛星空。然而巿面上有各式各樣的濾鏡,是否真的有效過濾光害?大部分濾鏡品牌總會同時推出數個不同型號光害濾鏡,這些濾鏡又應如何選擇?
18/03/2022
Previous post
Next post

   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

Copyright © 2022 William Chan Weng Fai.
↑

Add comment

Comments